中关村特色园建设为探索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提供新路径
近几年来,中关村示范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和政策先行先试优势,主动谋划,积极探索实践,在科技军民融合方面取得良好成效。 去...
2019-01-28中泽集团
浏览(116)
近几年来,中关村示范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和政策先行先试优势,主动谋划,积极探索实践,在科技军民融合方面取得良好成效。
去年底,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印发《关于推动中关村科技军民融合特色园建设的意见》,为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带来了全新路径,在业界引起广泛关注。
那么,什么是中关村科技军民融合特色园?中关村科技军民融合特色园与其他特色园有哪些区别?提出特色园区建设重点任务有哪些?未来特色园区建设的标准目标又是什么?1月25日,中关村管委会专门召开新闻通气会,中关村管委会军民融合创新工作处处长张晓明、中关村国防科技园主任和培仁、中关村军民融合网络与信息安全产业园副总经理赵巍等就有关问题进行全面深入解答,同时也接受了本网记者的独家采访。本期热点聚焦,我们就来关注和解读这份具有探路军民融合创新路径的《意见》。
为何要建特色园区?
“顶天立地”走出军民融合创新路径
现如今,在北京以“中关村军民融合”打头的行业组织不在少数,比如像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园、中关村军民融合创新工场、中关村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等等,既然有这么多军民融合组织,为何还要建军民融合特色园区?
中关村管委会军民融合创新工作处处长张晓明给出了答案,他指出,中关村军科技民融合特色园建设,就是为了引导中关村相关专业园打造科技军民融合创新示范载体,实现中关村示范区科技军民融合创新资源聚合效应,构建中关村科技军民融合先导区而制定出台。
其中“创新示范载体”、“创新资源聚合效应”、“先导区”这三个定位意味深长。
“中关村示范区军民融合发展工作的一大特色,就是‘顶天立地’。‘顶天’意味着从国家政策中找到先行先试的指引。‘立地’则是为军地之间的合作等提供服务。”张晓明告诉记者。推进科技军民融合,既能推动国防领域技术、人才、设施等向民用领域开放、溢出、转化,又能推动快速增长的民用科技实力为国防建设服务,对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增强国防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关村示范区顺应军民融合发展的时代潮流,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从而实现三个“有利于”,打造中关村示范区发展新的增长极。
重点任务有哪些?
七大建设内容,将探索建立与国防单位合作机制
军民融合发展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决策,科技创新是重要的战略支撑。
通过查询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龙8国际官网,记者了解到《关于推动中关村科技军民融合特色园建设的意见》七大重点建设内容。
“军民融合关键就在一个“融”字上下功夫”张晓明介绍,除了建立完善组织管理机制;加强发展规划设计;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科技军民融合特色服务;促进军民两用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外,七大建设内容中的最后两条探索建立与国防单位合作机制和创建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基地将会是重磅举措。
中关村军民融合网络与信息安全产业园副总经理赵巍表示,《意见》的出台是引导中关村相关专业园打造科技军民融合创新示范载体,实现中关村示范区科技军民融合创新资源聚合效应,顺应军民融合发展时代潮流的有力举措。
如何持续推进做好这七大建设内容?中关村国防科技园和培仁则表示,真正建设好特色园,建设好军、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全链条军民融合体系,仅仅靠我们自身是远远不够的,《意见》中明确了服务保障与日常管理,包括专业人员培训、政策研究与落实、协调军地对接、指导开展科技军民融合活动等,对我们园区真正建设成为国家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重要基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指导与促进作用。
发展目标是什么?
到2022年着力培育20个以上特色园,聚集500家以上优势民口企业
推进科技军民融合是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到2022年,中关村管委会将着力培育20个以上辐射带动作用强的特色园,聚集500家以上优势民口企业。
对于这个目标,张晓明个人持非常乐观的态度,他接受本网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他认为培育20个特色园和聚集500家企业只是目前一个非常保守的目标,只是通过中关村16个产业园这一基础数据推算出来的结果,将来超过1000家优势民口企业也不是没有可能。
与此同时,张晓明告诉记者,中关村科技军民融合特色园的建设将按照科学规划进行分步实施,首先是按照目前的指导意见能够涌现出更多的特色园出来,经过中关村管委会的遴选和支持能够到2022年实现20个以上特色园的目标;其次,在这个过程中,相应的与时俱进,对标准条件和保障措施进行不断的完善,增强特色园的创新活力;最后,形成一定规模后,整合多有资源真正形成一体化的创新载体。
此外,发展目标还将产生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军民两用技术成果,培育一支促进科技军民融合的专业化、高水平人才队伍,在运行机制、组织管理、专业服务、政策法规、创新环境等方面,为探索形成中关村示范区促进科技军民融合提供新路径。
(来源:中国科技网)